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中卫非遗】沙坡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(二):剪纸、手工地毯编制技艺、肖记水面,你见过多少?

2015-05-21 居家中卫


保护文化遗产


传承中华文明


4.剪纸

  元代时期,大量回族向海原及西北部迁徙而来,逐渐形成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,刺绣、剪纸也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。特别是节庆日,民间操办婚事时,虽穷苦但是妇女剪喜字,贴窗花,为自己心爱的人绣荷包、绣枕套、绣鞋垫等,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
  民俗文化的形成,把穷苦人追求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千针万线的刺绣中,或窗花剪贴的艺术当中。农闲之余,他家的大娘,你家的小媳妇,用刺绣、剪纸——或一对鸳鸯, 一幅枕顶,一块绣帕,或一个荷包传递浓浓的乡情,寄托深深地心意,表达融融的亲情。


  剪纸是在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,艺术表现直观,是二维空间的美术之作。近些年,中卫市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城市的品牌,激发了农村、农民手工艺的活力,一批资深民间剪纸、刺绣艺人厚积薄发,把对祖国的崇敬之心,对家乡的深厚情谊,对生活得真诚热爱,用一双双灵巧娴熟的纤手,或千针万线绣出“百鸟喜凤”、“鸳鸯戏水”的绣品;或剪刀飞舞,剪出喜鹊连理,老鼠嫁女的窗花贴;或编织挂件,寄托浓浓的乡情。

  这些民间剪纸、刺绣艺人走出大山,把民间风土人情用简洁的线条,优美的曲线,色彩斑斓的图案剪裁在纸上,描绘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
传承人:周国霞 伏兆凤 伏兆苗
5. 手工地毯编制技艺


  中卫是宁夏手工地毯主要的生产传承之地,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地毯的生产过程,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与积累。中卫有鼎级好的羊绒和羊毛。中卫市滩羊地毯有限公司制作的纯手工地毯,在染色工艺上,采用几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的天然植物染色技术。一块地毯的价值,质量的优劣是靠工艺道数评定,道数越高,质量越上乘,图案越精致。


  近年来,中卫手工地毯又有了很快的发展,不仅远销欧美国家,而且曾为自治区制作了精美的礼品。手工地毯是地毯中最具有工艺与艺术价值的物品,高档手工地毯被称为软黄金,是家庭富裕和品味的象征。


  中卫手工地毯以纯羊毛为材料,前后经过图案设计、配色、染纱、上经、手工打结、平毯、片毯、洗毯、投剪、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。它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揉合在一起,紧密精致的毯面可以使地毯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上百年。如此繁琐的工艺,使得制做一块毯子的时间需要从几个月到一二年不等。滩羊牌纯手工地毯,图案颜色繁密,具有深郁的民族风格, 整体气质雍容华贵,图案华丽浪漫,简洁明快,清新雅致,是中卫手工技艺之精华。


6.肖记水面


  “肖记水面”是老肖家祖辈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面食。据说,其手艺及其“调和”配方历代相传,传内不传外。


  传说早在300多年前,康熙下江南行至江苏肖县(现属安徽),品尝了水面后为之倾倒,还特意题诗一首进行赞美。


  也是在康熙年间,肖德才老人的祖辈把江南的杠子水面带到了西北宁夏中卫。如此算来,杠子水面传到中卫已有300多年历史。在这期间,肖记杠子水面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做面工艺,还为迎合不同的口味进行了一些创新。


  传统技法最关键是“压” 和“切”。按特殊的工艺配方合面揉成团,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,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,人骑在另一头来压,这样压出来的面,薄如纸,韧如绸,直到将面团碾压成厚度不足0.3毫米薄的面片时再折叠成垛,用大面刀切成细丝而成,成品煮熟后劲脆鲜香,并可任意配哨,在中卫地区诸多风味小吃中独树一帜。


肖记水面传承人:肖德才

信息来源:中卫市文化馆


敬请关注 微信号:居家中卫

居家中卫微信公众平台 中卫人最值得关注的媒体

资深传媒人亲自编辑 力争中卫自媒体最优品牌

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不造谣 不传谣

主流 公信 贴近 实用

爆料热线:15609558805 微信号:1581367568

长按下面二维码—识别二维码—关注居家中卫



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↓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